這也反映出原漢文化衝突的癥結點,也是我們從很多事件裡一再不得不重申的,台灣某些人仍缺乏認知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能力。這是從中華民國政府未真正歸還原住民族集體權開始,祭典走向觀光,文化想像狹隘,於是看到海邊有舟就想爬、看到祭典圈圈就想加入,聽到原住民就說「的啦」種種沒有族群文化敏感度的行為。
如果部落沒有實踐集體權真正自主,政府無法正視這種權利不完整的困境,那族人與部落持續被主流價值體系削弱,遑論族群主流化教育與再教育的長期目標。
這邊的朋友其實都很了解了,到部落不要鬧事,人家家裡不要亂看亂拍,人家海邊的東西不要亂碰,甚至人家說不該去的地方就不要把自己當成愛冒險的Dora亂亂走。
部落不需要你來亂碰,需要的是你用心(還有理智)傾聽跟感受。
-----
早上又聽聞遊客走進部落灘頭,觸碰、乘坐了拼板舟,幾位族人決定立即拉上封鎖線,阻擋這樣的行徑。但是封鎖線也沒能擋住,他們依然跨過去了,那條鮮黃的警示沒能阻隔、或喚起人們的一點什麼(無法確切說出那是什麼,說素養或理智又顯得過度苛刻)。
撇除文化層面的解釋,其實每一艘拼板舟,換做在臺灣就是每個人家裡的私人汽車,你開車去大賣場買東西,車子停放在路邊或公用停車場,此時有人不斷走過去撫摸你的車子,或是直接打開門坐進去,你做何感想呢?場景切換回來,大海是我們的冰箱,海灘是我們停靠船隻的地方,而船隻是我們在大海航行的車輛。你們來了,把這些船隻當做拍照道具,有人揮舞著船槳,有人任憑孩子舀沙子往裡面倒,有人一屁股坐下,為了滿足各種遊玩或「到此一遊以玆紀念」的興致。想想你們的車,想想我們的船,在這裡不討論你是否尊重一個未能理解的文化,我們只討論:不是你的東西,可不可以用眼睛看就好?僅僅遠觀,而不褻玩。